摘要:来源:【紫金山新闻】在红色李巷重走新四军当年的“越野行军路”,在雨花台穿越回1947年和“北平五烈士”并肩战斗,在六合倾听新四军小战士根据当地民歌加工成的名曲《茉莉花》……南京是一座英雄之城,拥有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为了喜迎二十大,今年...
来源:【紫金山新闻】
在红色李巷重走新四军当年的“越野行军路”,在雨花台穿越回1947年和“北平五烈士”并肩战斗,在六合倾听新四军小战士根据当地民歌加工成的名曲《茉莉花》……
南京是一座英雄之城,拥有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为了喜迎二十大,今年以来,我市多家景区、博物馆、美丽乡村深挖红色家底,创新推出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产品线路。红色旅游与沉浸式产业、乡村生态游等融合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去打卡。携程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南京跻身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搜索热度第三名。
在“红色地标”,演绎红色剧本参与讲解
今年5月,我省推出20条“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南京市“信仰长存 美丽金陵”和“大江南北 绿韵红魂”两条精品线路入选。
其中,“信仰长存 美丽金陵”精品线路,以追忆雨花英烈、回顾渡江战役为开篇,串联南京滨江魅力生态岸线等人气景点,回顾峥嵘岁月,感受美好生活。具体线路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五马渡→长江游轮→鱼嘴湿地公园→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江宁汤山矿坑公园→江苏园博园。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这条路线串联起了南京几大知名的“红色地标”,不少新的红色创意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如沉浸式剧本体验、“小小讲解员研学课堂”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前去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初心使命。
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青春版”雨花英烈故事。今年“五一”假期,首部雨花台红色沉浸式剧本《叛逆者》在雨花台演绎。当天,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群身着学生装、旗袍、长衫的年轻人围坐在桌前,翻开各自的剧本,一秒钟穿越回1947年,“变身”教师、法律达人、武师、大家闺秀等角色,与“北平五烈士”成为同事、战友,在革命思想的启蒙下,走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之路。
与以往单一的听讲解、看故事相比,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们通过参演剧本,与英烈“对话”、营救革命志士,完成掩护任务,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了年轻的雨花英烈如何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心中的信仰与理想,燃烧了灿烂的青春。“通过这个剧本的演绎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的。”出生于1995年的周鑫玥告诉记者。
“‘京电号’小火轮是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在渡江战役中,‘京电号’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进入南京城……”不久前的暑假,南京市力人学校三年级学生王可儿和刘奕辰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在经过培训模拟“上岗”后,她们开始了声情并茂的讲解,表情、语调和手势配合得恰到好处,很快就吸引了参观者驻足听讲。
这是渡江胜利纪念馆于今年暑期推出的“小小红色宣讲员”训练营活动。由文博专业研究人员、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和专职讲解员等组成强大的“导师团”,讲授“四史”教育、接待礼仪、语音语调、模拟宣讲等课程,十分专业,就连“字音与发声”、“语言与技巧”、“情绪与内容”等细节也都一一涵盖在内,全面提升同学们的逻辑表达能力,让他们逐渐成长为红色故事宣讲“小名嘴”。
在广袤乡村,看“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大江南北 绿韵红魂”精品线路,辐射了南京长江两岸四区的红色遗迹和美丽乡村。具体路线为,南京六合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大泉村→枫彩漫城→浦口工运纪念馆→王荷波纪念馆→江宁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石塘人家→溧水大金山国防园→红色李巷→红色堡垒西舍村·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高淳国际慢城。
在绿水青山的美景中探寻红色精神的源头,在花香满园的田间地头上坚定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在这条路线上,一批拥有“红色基因”的美丽乡村,充分挖掘红色家底,用“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
在红色李巷体验越野行军路。图源红色李巷官微
红色李巷曾是新四军的苏南抗战指挥中心。去年,李巷探索把红色资源与当地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地域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了“战火·青春”17公里的越野行军路线。参与者徒步从红色李巷出发,经过南头、岔路口、芳山林场、曹庄、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最后从红色里佳山返回红色李巷,总共17公里。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回顾新四军在苏南的抗战史,重温那些山水之间铭记的激扬岁月,除了吸引党员群体外,不少喜欢徒步、健身的年轻人也纷纷前去体验。“我们还计划创新参观形式,比如邀请新四军研究会的将军来上党课,探索利用戏剧和舞台剧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呈现革命家底等。”红色李巷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一系列围绕着红色李巷为核心的生态游览线也被开发出来,如红色李巷—里佳山—石山下—山凹村—傅家边采摘园线路,市民游客除了探访红色遗迹外,还可以采摘、垂钓、品尝脆梅、蓝莓果汁、蜂蜜等特产美食,亲身感受这个当年偏僻的穷山村,蝶变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的“变迁史”。
大金山国防园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区级国防园,在这里游客可以重走“长征路”,感受红军当年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年,大金山新建“突破封锁线”、“血战湘江”等微景点,开展了红色研学军事拓展训练,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今年我们持续开发完善红色旅游产品,比如将红色运动会、生命安全教育等融入到‘长征之路’的项目里。”大金山国防园办公室主任盛业兰表示。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脍炙人口的名曲《茉莉花》,是新四军小战士在六合金牛山脚下采风时,记录下当地民歌《鲜花调》的简谱,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六合区文旅局和六合文旅集团联合推出的2022年大美六合旅游直通车,其中一项就是前去金牛湖景区,追溯民歌《茉莉花》源头,吸引了不少游客。
大学生手绘红色地图,自制小程序和短视频
除了“官方推荐”的红色游线外,不少胸怀赤子之心的青年学子,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广袤乡村,自行设计出多样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指引更多的人前去“打卡”。
南理工紫金学院“助宁村游实践队”。周聪摄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助宁村游实践队”就是其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一例。今年6月24日—8月24日,队员们实地调研了南京50个乡村与红色景点,充分挖掘南京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梳理设计规划了“重走红色印迹 感受乡村振兴”南京市6条乡村红色旅游线路,带领参观者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助力乡村红色旅游发展。
记者看到,这6条线路,不仅串联起了南京美丽乡村的红色资源点,还把代表性的田园风光和地域文化特色也有机融合进去,让参观者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受初心使命的同时,感受今天的大好河山、美好生活。比如栖霞区的“田园乡居,深筑红魂”精品路线为,十月村毛主席塑像广场→水一方生态休闲旅游区→太平村→陶行知纪念馆→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桦墅村;浦口区的“岁稔年丰,重温红址”精品路线为,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知青故里→姚徐老街→西埂莲乡→不老村→水墨大埝;高淳区的“慢城山水,永怀红心”精品线路为,游子山烈士陵园→垄上村→十里古船板儒家廉文化古栈道→小茅山田园综合体→西舍“红色堡垒”→石墙围村。
实践队成员手绘的部分乡村红色旅游地图
与此同时,实践队成员们拍摄下乡村美景、乡村振兴巨变、乡村红色文化等素材,制作了旅游宣传片,手绘了乡村红色文旅地图,以及大量摄影、短视频、推文、海报、H5等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小程序等平台,对南京乡村红色旅游进行全面宣传推广。
“大家一共制作了50多个南京市与各区乡村红色旅游路线的宣传视频,以及各乡村与景点的VLOG短视频。绘制了南京全市的乡村红色旅游地图,还有高淳区、江宁区等6区的乡村红色旅游Q版地图。团队还开发了‘e起村游’乡村红旅小程序,涵盖了景点介绍、周边吃住行等资讯,方便参观者更好地去‘打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陈冬说。
队员王灿曾经就读过播音专业,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参与了宣传视频的配音、小程序的设计体验等。“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是一件有很意义的事情。作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我体会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青年一代肩上的使命担当。”王灿说。
精品路线不断被开发,南京红色旅游“百花齐放”
如今在南京,越来越多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被开发出来,南京红色旅游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图景。
8月31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见证时代进步”主题,精心遴选南京多处红色印迹、美丽乡村、文博场馆、文旅融合新业态、网红打卡点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公布了“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南京”南京文旅二十条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线路,串联起南京的一批代表性“红色地标”,广袤乡村中分布着的红色资源点,以及近年来南京代表性的新景新貌、文旅融合新业态、网红打卡点等,让市民和游客在寓教于游活动中感悟时代进步和历史变迁,从革命精神中凝聚前行力量、汲取奋进力量。
雨花台纪念馆请来名师为同学们示范讲解。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游游客群体的本地化、常态化、年轻化特征更为突出。携程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显示,今年红色旅游愈加趋于周边本地化,逐渐成为大众化、“家门口”的常态化旅行。从红色景区的游览客群年龄来看,红色旅游用户年龄主要以80、90后为主,分别占比41%和26%。这也对红色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红色场馆,而且一去再去?
“智慧旅游、创意旅游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市一位资深旅游业人士表示,当前人们对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目的地景区也从“走马观花”式的游玩转向沉浸式体验,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让“红色”和“科技”相融合,更加“生动、互动、感动”起来。此外,还可以多探索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去年,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出,鼓励各地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